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发展新质生产力

2024年03月19日
本文作者:田堃 太和智库研究员
正文2518字,读完约需5分钟。

当前,世界经济格局和产业形态正经历深刻变革。对中国而言,这既是挑战也是机遇。特别是在数字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如何把握科技发展前沿、优化经济结构、提升产业竞争力,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在这一背景下,发展新质生产力被赋予了特殊的历史使命和时代价值,并成为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力量。


一、新质生产力是一个具有相对性和动态性的概念

尽管对于新质生产力的概念在学界和实践中有着广泛的讨论,但它并不是一个静态的定义,而是一个充满活力、随着时代进步不断演化的概念。新质生产力不仅指新兴技术的应用和产业的发展,更意味着生产力发展方式和经济增长模式的根本转变,即从依赖资源消耗向依赖知识创新转变,从简单劳动力驱动向技术和智力驱动转变,从传统闭环经营向开放式创新生态系统转变。这些转变的背后,是对生产力本质的重新理解和对经济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

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必须解放思想,跳出传统思维框架,勇于拥抱变革,积极探索适应新经济形态的发展路径。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既不是短时间内可以完成的任务,也不是简单依靠某一项技术或某一个产业就可以实现的,其需要一个系统性的、长期的过程,涉及经济、社会、文化等多个层面的深刻变革。

当前,我国在发展新质生产力过程中面临诸多挑战,如何在全球科技创新大潮中把握先机,如何在经济全球化受阻的大背景下保持和提升产业竞争力,如何处理好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经济增长与社会福祉之间的关系等,都是必须认真思考和解答的问题。因此,发展新质生产力不仅需要科学的顶层设计和明确的战略目标,更需要坚定的信心和持之以恒的努力。

 

二、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统筹发挥好市场与政府的作用

在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过程中,必须全面认识和充分发挥市场与政府的作用,这对于确保新质生产力实现健康、有序、有效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市场机制能够有效激发企业的创新动力和创业活力,促进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是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关键动力。在新质生产力培育和发展的过程中,市场能够通过对价格信号的敏感反应,引导资本、人才、技术等资源向更具有生产效率和创新潜力的领域流动,促进经济结构的优化和产业布局的合理化。但需要正视的是,市场机制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短期行为倾向、外部性问题、信息不对称等,这些都可能导致资源配置的不合理,甚至阻碍新质生产力的发展。

此时,就需要政府发挥其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政府应通过制定和实施科学合理的政策,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这其中包括但不限于提供稳定的宏观经济政策,健全完善法律法规体系,保护知识产权,促进公平竞争,以及通过财政、税收、金融等政策工具对发展新质生产力所涉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给予必要的支持和引导。同时,政府还应发挥其在社会公共服务、基础研究、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功能,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坚实的基础支撑。此外,政府在引导新质生产力发展的过程中,也需要遵循市场规律和国际规则,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避免政府行为的过度干预,防止出现市场扭曲和资源浪费。

市场与政府在新质生产力发展中各司其职,相互补充,坚持市场主导与政府引导相结合的原则,将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和可靠的保障。


三、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需要因地制宜

在中国经济新旧动能转换和高质量发展的大背景下,发展新质生产力面临地区发展不平衡的现实挑战。我国地理空间广阔,不同区域在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经济发展水平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而这也决定了各地在发展新质生产力过程中需要采取不同的战略和路径。因而,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因地制宜,充分发挥各地区的独特优势与潜力,以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减少发展不平衡的现象。

我国东部地区在经济发展、科技创新、资本积累等方面具有领先优势,可以依托其强大的产业和技术基础,重点发展高技术产业、数字经济等方面的新质生产力。例如,东南沿海港口城市可以利用其地理和物流优势,发展跨境电商、国际物流等产业。中西部地区和东北老工业基地则应依托其资源禀赋和低成本优势,通过引进和消化吸收新技术,推动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与升级,并探索特色优势产业,逐步实现产业多元化发展。例如,西部地区清洁能源资源丰富,是发展数据中心、云计算等高能耗新质生产力产业的理想之地。

此外,在推动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过程中,还要充分调动地方政府和社会各界的积极性。各地方政府需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具有前瞻性、针对性的政策措施,积极为企业和创新主体提供服务,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各区域之间也应加强合作,通过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等方式,共同解决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实现共赢发展。


四、需避免对新质生产力所涉领域行业的片面认知

生产力先进与否不以行业或产业划分,而是由其内在的技术创新能力和社会生产效率提升能力所决定的。因而,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并不仅仅局限于人工智能、量子计算等前沿科技领域,传统行业以及面向消费的产业也同样拥有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巨大潜力。例如,通过数字化、智能化改造,传统制造业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提升产品质量;农业通过应用物联网技术,可以实现精准农业,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品质。发展新质生产力需在打破片面认知的基础上,树立跨界意识,而这也是全面催生新质生产力的一个重要认知前提。


五、发展新质生产力要力避“大干快上”

历史经验表明,运动式发展往往会造成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这不仅不利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更会抑制真正的创新精神。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的是一种“久久为功,功成不必在我”的心态,要注重长期技术积累和持续创新,遵循客观规律,而不应急功近利、急于求成。只有通过持续的努力和积累,才有可能在未来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突破。英伟达最初只是一家专注于为电脑游戏开发专用图形处理器的企业,但凭借着对技术的持续积累和不断创新,其成功实现转型,并成长为全球市值最高的一家人工智能芯片企业。

 

小结

面对内外环境与条件的深刻复杂变化,发展新质生产力需充分认识其概念的相对性与动态性,突破思维局限,拓宽眼界视野,因地制宜,立足新兴领域突破与传统领域转型升级。同时,更应尊重科学,遵循规律,避免蛮干与急功近利,注重基础建设与长期积累。保持理性与韧性,才能真正实现飞跃。

 

太和智库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
国以人兴,政以才治。太和智库,关注时代需要。
微信公众号:taihezhiku